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科研 > 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12-06-16 阅读:

主要研究方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技术;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

     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技术经济指标:

           开发系列既具有生活污水处理功能又兼具生态景观作用的生态-景观处理一体化实用技术。

           开发适合于农村地区并满足管理简单、运行稳定要求的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开发适合于水源保护区上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开发自然村型农村生活垃圾高效能源化生物反应器技术。

           开发户用型农村生活垃圾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设备。

           构建河道生态湿地复合植被系统。

           开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建设内容: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技术

1)逐户型村镇生活污水生态-景观处理一体化实用技术开发

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将污水处理与村落景观相结合,在原有CABR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景观技术,开发一系列既具有生活污水处理功能又兼具生态景观作用的生态-景观处理一体化实用技术,重点研究CABR技术与生态景观处理的匹配方法和机理,以达到该处理技术经济高效的目的。

2)具有同时脱氮除磷功能的村镇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开发

针对浙江省目前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趋势,需要开发适合于农村地区并满足管理简单、运行稳定要求的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在无回流脱氮反应器专利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本专利技术的除磷功能研究和脱氮机理研究,并对其进行工程简化和控制优化,开发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村镇污水处理新技术。

3)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户污水处理技术研发

浙江省多数水源保护区上游存在散居农户,采用传统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尾水存在难以排放的问题,因此在已有的兼氧接触氧化与土地渗滤联合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开发1-2种适合于水源保护区上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土地自然消纳,将处理后的尾水直接用于植物灌溉,无需外排,解决水源保护地生活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并重点研究其匹配方法和微生物、植物学机理,优化设计、运行参数。

2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

1)户用型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设备研发及应用

针对浙江省山区各农户居住地比较分散,缺少环卫人员及相关设备,本着节省运输费用、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在已有的生活垃圾沥滤型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生活垃圾沥滤型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学机理和工程原理研究,并充分依托本学院下属的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院,将户用型农村生活垃圾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设备实现产业化,户均投资在300元以下,循环周期在6个月以内,通过示范点的示范效应,逐渐在全省范围内的农村进行推广应用。

2)自然村型农村生活垃圾高效能源化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针对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如秸秆、果藤和稻草数量多的现状,本着把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并实现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最终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原则,开发自然村型农村生活垃圾高效能源化生物反应器技术,并重点研究其厌氧微生物学机理和工程技术,解决农村地区由于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我国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垃圾处理处置提供了参考。同时还将进行相关的物料输送设备以及沼气净化设施研究开发,真正实现反应效率高、沼气纯度高的能源化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此基础上,充分依托本学院下属的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院,将该技术设备实现产业化。

3 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技术

1)复合型湿地组合生态及净化工艺技术研究

进行河道生态湿地填料结构对水质净化效果影响研究,研究不同填料组合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为湿地系统填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填料采用砾石、陶粒、矿渣、页岩、粗砾石、铁矿石、麦饭石,并研究不同填料组合对水体COD、总N、总P去除率的影响。

河道生态湿地复合植被系统构建研究,湿地植物的选择考虑净化效果、经济效益、美学效应以及季节的搭配,对河道生态湿地复合植被的系统净化效果进行研究,并进行河道生态湿地复合植被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高度净化水体的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群落配置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进行不同水生植物基因型对水体氮、磷吸收净化作用的差异与净化能力的关系研究;微生物(包括底泥生物基和水体生物基)及其与植物结合的水质净化模式研究;不同水生生态子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率研究;不同人工复合高等植物-微生物-软体动物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差异及机制。

3)农村河道底泥成分、特征和资源化途径研究

在研究农村河道底泥的NPK含量及营养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底泥中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含量、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及底泥资源化利用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底泥的肥料化应用,研究底泥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对农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底泥应用于城市或农村绿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风险,探索底泥农业化生产应用的最佳途径。同时研究降低底泥应用环境风险的农艺措施。

4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表面活性剂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调控

主要研究化学表面活性剂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重金属的解吸效果及其对植物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作用,考察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表面活性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确定不同植物修复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优化条件。

2)高效降解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筛选及菌剂研发

针对目前农田土壤有机物污染严重的现状,筛选高效解土壤中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微生物菌株,研究其在菜地土壤中降解动力学及传递规律;采用PCR-DGGE16S rDNA 序列分析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修复功能菌群,并研究其修复功能;通过选择适宜的营养强化,研制农药与多环芳烃修复微生物菌剂。

建设规模

预建立1000平方米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试验系统用房。

力争在三年有计划、有重点的分期分批建设和装备好23个依托重点学科,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确保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司科研工作的主要基地,并为bat365在线登录网站理工科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建设进度

2010.10 -2011.09

1)确定实验室建设方案;成立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

2)制定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3)明确实验室建设的任务分工;完成部分研发与创新实验室改造和新添仪器设备的选型、采购及安装、调试,并研发与创新研究。

2011.10 -2012.09

1)完成试验仪器设备的改造和新添仪器设备的选型、采购及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2)完成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总结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3)建立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农村河道水以及土壤污染修复关键技术,积极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2012.10 -2013.09

1)继续完善四个方向的建设,完成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全面总结与验收。

上一条: 科研平台——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 2012-06-19
下一条: 产学研平台——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 2012-06-16

版权所有 © bat365在线登录网站-官方入口 All Right Reserver. Email:hjxy@zjgsu.edu.cn 技术支持:名冠电子商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28008214 传真:0571-28008215 邮箱:hjxy@zjsu.edu.cn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